logo
logo

關於數學建模

認識數學建模

隨著最新科技的發展,數學教育正在經歷一場變革,進一步強調現實世界與數學世界之間的交織關係。為了讓學生能夠應對未來的挑戰,教師應幫助學生盡早養成運用數學概念和語言,以客觀和邏輯的方式描述和處理現實世界問題的習慣,而不僅僅是像以往數學課堂中那樣集中處理運算。近年來,教育局(EDB)在中小學引入數學建模,而數學建模也成為STEAM教育的重要支柱之一,強調使用數學工具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過程。

為配合 EDB 的倡議,本網站提供專業知識,旨在提升香港教育界對數學建模的理解,並支持教師將其融入課堂。此外,「數學建模教學方案設計比賽」亦已舉辦,呼籲數學教師積極參與,共同重新思考和塑造前瞻性的數學課堂。

由於數學是研究關係和規律的學科,現實情境中的事物關係和規律均可利用數學加以檢視,建立數學模型模擬包括自然和社會現象,其出發點來自問題本身,而選擇相關的數學工具則是探究現象中的關係和規律的策略,亦是解決問題的過程。

數學建模的特點

現實世界問題可透過多種途徑解決,不同學科各有其獨特的關注點和處理方式,但在應對客觀問題時,數學往往是各學科共同運用的工具。

數學建模是一種系統性方法,探討如何應用數學概念和工具,以合理的假設對複雜情境進行簡化,並提供定量和邏輯上的理解。因此,數學建模通常是跨學科的,並且需要將重點放在通過數學表達問題,以及對比現實世界情境和數學世界的解,綜合出解決方案。簡單而言,數學建模提供了一種清晰且有條理的方法來量化、比較和關聯現實世界問題中的考量因素。

為了在課堂中有效實踐數學建模,可採用「SAFER」框架作為教學指引,此框架整合了五個關鍵步驟,協助學生系統地發展建模能力:

SAFER

Scenario:了解情境,找出問題所在和考慮的因素

Assumptions:因應所需考慮的因素作出合適假設,簡化情境為可被清晰表達的問題

Formulation:利用數學工具,把受假設規範的關係和規律以數學語言寫出來表達成數學問題。這環節和上一環節很多時會互為影響,因此合適交互進行

Evaluation:從數學問題計算出答案,如有需要應使用資訊科技工具輔助

Review:比較數學答案與現實情境是否接近,審視假設,按需要改善數學模型


如何在數學課堂中融入數學建模

數學建模強調連結現實世界情境與數學世界,以問題為本的教學方法是良好切入點,有別於傳統課堂只著重符號運算,而是讓學生經歷數學建模的過程︰透過作出假設簡化複雜現實情境、處理定義模糊的問題,並批判性評估解決方案的合理性;由於同一現實問題可有多種解法,假設涉及價值判斷,教師應鼓勵學生清晰組織和陳述考量、作出合理假設並將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,保持靈活開放以促進創造性;當假設獲認同後,數學模型應為其邏輯結果,可用量化方法解決,教師需平衡構建與解決問題的重點,善用科技減輕繁複計算負擔;最後,教師應批判審視學生方案並與現實情境比較,重點在於學生能否識別模型限制並提出力所能及的改進,因為數學模型必然有其約束,可能只解決現實問題的一部分。

為此,「數學建模教學方案設計比賽」期望引發教師創意,帶領學生活用數學、聯繫生活,預備應付未來的機遇和挑戰。